【茶山刘】只此仍故旧,余者皆成新

在她的叙述中,大学并不是如她想象的那般美丽。

入学那天,她从武咸公路进城,进城后一个转弯,再沿着武珞路出城,到达鲁巷,再沿着民族大道南下,到达学校。在她的印象中,她那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农村的心理落差。

彼时中南政法学院还是个荒芜的地方,看得到的只有人迹罕至的马路——和满目萧瑟的南湖。

舅妈向我分享了一次她从学校去华中农业大学看闺蜜的经历。她从校门口乘车到鲁巷再到武昌火车站,再换乘到华农。

“我直接跳进湖里游过去,到华农了你可能还没到鲁巷。”我戏言道。

“那时候民族大道不堵车。”

“民族大道不堵车哦……那我也比你快。”

中南政法与华中农大仅一湖之隔,却要走过大半个城。

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,只因那时候没有南湖大桥,没有三环线,鲁巷还没有转盘。从民族大道拐进了校门口,前面没有了路。

中南政法的学生出行只能靠从校门口出发的538,起点站名就叫做“茶山刘”。

南湖大道茶山刘

白驹过隙,沧海已成桑田。

三环线通车了,从城外可以直接到达学校。

南湖大桥通车了,到华农再也不是天涯之隔。

鲁巷有了转盘,民族大道开始堵车了。

学校从“中南政法学院”变成了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”,校园已经从晓南湖旁的一块一直延伸到了南湖边,每栋楼也有了自己的名字。

连公交站“茶山刘”都不愿落俗,亦步亦趋地改名成了“南湖大道茶山刘”。

而似乎唯一没有变的是538和那个终点站。

的确,从现在来看,茶山刘不适合做一个终点站,但是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懂得,它为何是一个终点站。

如今那里早已经不是人烟罕至的农村,而是灯红酒绿的都市。南湖褪去了原本的萧瑟,纵是夜里也保持着明亮。

只是,中南政法的校友们也离开了。

南湖校区

在首义校区的同学往往向往着南湖校园之大和美,却鲜有人知道,曾经有多少校友和老师嫌弃过这片土地。

而现在,这片土地将迎接他们回家。

538依旧可以把他们送到那个熟悉的路口,只不过再也看不到那个“中南政法学院”的门牌了。

站在茶山刘,依然可见校园深处的文治楼,只不过那条路上树木已然茂密葱盛。

走进校园,看得到文波楼的大气,看得到晓南湖波光粼粼,走到环湖还能望见对岸的华农……

这种感觉是激动还是伤感,我也不知道。首义校区始终保持着它的风度,而南湖校区的改变总有中南政法人知道。

中南政法人在南湖边度过了他们的青春,在建校70年的历史画卷中,他们是开拓性的一笔,也是不可磨灭的一笔。

愿彼时能够看见他们的身影,让他们重新爱上这片土地。

桥归桥,路归路,再相逢,别陌路。

排版 | 詹云天

文字 | 詹云天

图片 | 詹云天 网络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AZA是什么品牌的贝壳包
备份聊天记录
Copyright © 2022 2018世界杯时间_世界杯百大球星 - gonhe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