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队的成功靠球星的简单堆砌?看看“双德”悲剧就明白了
两年后,双德难题初步显现。2004欧洲杯,英格兰队的中场更加豪华,“天皇巨星”级人物云集,杰拉德、兰帕德、贝克汉姆和斯科尔斯。但问题来了,右路只有小贝擅长,其他三人都是中路好手,能得分也能长传。结果斯科尔斯的老实人性格让他屈尊打左中场,兰帕德打前腰,杰拉德被安排在后腰位置。
然而欧洲杯首战,杰拉德就出现了回传失误,导致球队被法国队逆转。点球大战负于葡萄牙止步八强,也不算太坏的结果。不过让中场巨星们彼此迁就,也不是长久的办法。因为斯科尔斯29岁就宣布退出国家队,杰拉德变得不那么安心了。
2004年夏天,利物浦签下了哈维·阿隆索,杰拉德担心自己的组织核心地位被动摇,这是属于利物浦的“双德”故事。利物浦给出的解决方式是杰拉德和阿隆索同时出任中前卫,身后配有后腰比斯坎或哈曼。一年后利物浦买入马斯切拉诺,这时利物浦算是成功打造了中场黄金三角阵:小马哥防守、阿隆索组织、杰拉德突前。
在国家队,拿到欧冠后的杰拉德心绪也开始变化了,不愿干脏活,当然兰帕德也一样,“双德”的和谐局面宣告终结。2006世界杯,老好人埃里克森继续双德共存的战术思路,左前卫换成了乔·科尔,前两场表现一般。
第三场对瑞典,防守用心的哈格里夫斯一跃成为主力,球队重现生气,只可惜再次折戟点球大战。值得一提的是,哈格里夫斯当选2006世界杯及当年英格兰队最佳球员,这也从侧面反映了“双德”共存的不足。
后来,战术老手卡佩罗来到了三狮军团。2010世界杯,他让巴里出任后腰,杰拉德打左前卫位置,球队在16强中惨败德国。对位置安排不满意的杰拉德多年后仍责怪卡佩罗的不信任。
2014世界杯,霍奇森终于拆散了“双德”组合,前两场兰帕德没有上场,第三场让杰拉德替补上场,两人仅搭档踢了17分钟,就宣告了“双德”组合的谢幕。
“双德”无法共存的事实,还是证明了一点:国家队的成功从来不是靠本国球星的简单堆砌就能获得的。主教练有时必须为了平衡阵容而作出必要的取舍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